搜索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
外卖大战是不祥之兆

小小快递员 7 天前 33
mmexport1753076875494.jpg

最近,外卖市场掀起了一场激烈的大战,美团、淘宝、京东等巨头纷纷下场,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补贴,试图在这个市场中占据更大的份额。

这场大战的激烈程度,让人不禁想起了当年的网约车大战和共享单车大战。然而,这场看似热闹的外卖大战,背后却隐藏着一些不祥的预兆。

一,外卖大战,有多惨烈?

先来看一组数据,美团发布战报显示,7月12日23点36分,美团即时零售订单量达1.5亿。其中,神抢手单量超5000万单,拼好饭单量超3500万单 。

7月14日,淘宝闪购联合饿了么宣布,日订单量再次突破8000万创新高(不含自提及0元购)。

多家平台频繁发放大额折扣券和兑换券,“0元购”现象在多地出现。在三大平台政策的刺激下,北京一家沪上阿姨店订单爆棚,外卖单堆积如山,混乱到无法按排号顺序出单 。

为了参与平台活动,商家往往需要同步补贴消费者,原本微薄的利润空间被进一步压缩。一家参与美团“0元喝奶茶”活动的沪上阿姨店铺表示,门店营业额一天有1万多元,但刨去商家的补贴金额,实际只有6000多元。再扣除饮品成本、人工以及房租水电等基础成本后,平均下来一杯甚至赚不了1块钱。

不仅如此,为了迎合平台价格策略,他们不得不在菜品分量上做“妥协”,即减少餐品的分量。“不这么做,根本撑不起高频订单的成本。”

二,外卖大战,为何如此惨烈?

外卖大战如此惨烈,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:

一是高频场景的争夺。外卖作为高频场景,是商业世界里的核武器。美团用外卖日均4.2次打开率,倒灌酒店预订、医美等高毛利业务,形成“用快餐钱赚整容钱”的利润杠杆 。当传统电商获客成本突破200元/人,外卖获客成本仅8.3元(美团2024年报),高频场景实为互联网最后的廉价流量池。

二是消费心理的把握。消费者购物习惯正在从“异步”不可逆地转向“即时”。半小时送不到的咖啡,很多人干脆就不买了。这种对”即时可得”的极致追求,彻底重塑了零售逻辑。外卖已远非单一业务,它正蜕变为几乎所有零售业务的超级入口。一旦消费者习惯用你点外卖,顺手买电影票、找酒吧、叫跑腿便成为自然。外卖若失守,后续一系列业务将如多米诺骨牌般崩塌 。

三是巨头们的战略布局。美团投入1000亿巩固配送网络,借1.2亿单峰值倒逼“闪电仓”扩张,计划2027年覆盖10万仓点,用高频餐饮订单养活低频数码、美妆等高利润品类。阿里砸500亿补贴发动“淮海战役”,用外卖高频流量防御美团对电商腹地的侵蚀,将2亿日活用户转化为本地生活生态的“血包” 。京东则希望通过外卖导流,提升平台日活,带动电商和即时零售、酒旅等,形成闭环。

三,外卖大战,预示着什么?

外卖大战的激烈程度,或许意味着消费市场的持续萎缩。外卖平台疯狂补贴,吸引消费者点外卖,从侧面反映出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在下降。

消费者不再愿意为商品或服务支付原价,而是更倾向于等待平台补贴,以更低的价格购买。这表明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在提高,消费能力在减弱。

当消费者习惯了低价消费,一旦补贴停止,消费市场很可能陷入长时间的低迷。此前偶然引爆的外卖“闪电战”,或演变成周度、月度的常态化交锋。每逢周末就比拼大额补贴的情况可能会持续较长时间。但补贴不可能一直持续下去,一旦补贴停止,消费者很可能会减少消费,导致市场需求下降。

这种激烈的价格竞争,还可能导致企业倒闭潮的来袭。在这场外卖大战中,商家为了参与平台活动,不得不进行补贴,利润空间被严重压缩。对于一些中小商家来说,可能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,最终导致倒闭。

此前,嘉和一品创始人刘京京在社交媒体上发出 “困在外卖大战下的真实呐喊”,直指平台裹挟商家参与补贴、低价倾销扰乱市场等乱象。

根据商家提供的订单数据,一份42.9元的外卖订单,顾客仅支付1分钱,平台补贴14.99元,剩余27.9元全部由商家承担。这种“顾客0元购,商家倒贴钱”的模式,使得商家在承担食材、房租、人工等固定成本后,几乎无利可图。长此以往,越来越多的商家可能会不堪重负,选择关门大吉。

我的亲身体验也是如此。今天早晨我通过淘宝闪购买了10瓶900ml的百事可乐,补贴之后,一瓶只需要一块多钱。价格如此之低,很难想象商家能够盈利。即使商家盈利,补贴由淘宝平台提供,由于我通过淘宝闪购购买,因此我也就不会再去实体商店或超市。

三大平台大搞外卖大战的背后,是消费市场的困境和企业的生存危机。这场大战或许只是一个开始,如果消费市场持续萎缩,企业倒闭潮真的来袭,那么整个经济环境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。

巨头们似乎已经嗅到了危险的气息。作为普通人,我们又能做什么呢?或许还是那个三件套:降低期待,降低负债,锻炼身体。


0 回复

高级模式
游客